第(2/3)页 少林寺的方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,向他们介绍起了少林寺的光辉历史。 和尚们以为赵骏是来参禅拜佛。 却不知道当赵骏看到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,寺基540亩,楼台殿阁5000余间,僧徒达2000多人的时候,脸色有点不好看。 正月十三日,赵骏是初九来的嵩山,初十抵达,在山上转了一天,昨日住在了少林寺,今日准备启程离去。 但赵骏却改变了行程,打算多逗留一日,继续在少室山一带转转,看看这里的风景。 上午清晨时分,暮鼓晨钟,和尚们很早就开始起床念经。 有武僧习武,禅僧参佛。 山中云雾笼罩,林木翠绿,鸟语花香。 在一片森森环绕当中,顺着少室山从上往下,连绵殿宇延伸,檀香扑鼻而至,无数香客云集,充满了勃勃生机之感。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,站在山腰一处崖上俯瞰整座山峦,身边一位老僧陪伴。 他是这一代少林寺住持佾修。 “大师傅,你觉得修习佛法的意义在哪里?” 赵骏忽然问道:“或者说,人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,了解佛法?” 佾修略微有些意外,但随后就说道:“各家各派虽学说不一,但老衲以为,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,修习佛法是为了成佛。” “佛是什么?” “佛是一种境界,不可说,老衲还未到那个境界,因此不敢妄言。” “既然如此,那该如何成佛呢?” “六祖曾言:善知识,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” “那是不是意味着修佛就要明心见性,直抵自己的本心?” 赵骏指了指自己的胸口问道。 “知院颇具佛缘啊。” 佾修笑道:“老衲很小的时候就进了少林寺,很多年后才明白这道理。” 赵骏摇摇头道:“我只是明白另外一个道理。” “什么道理?” “透过现象看本质。” “透过现象看本质?” 佾修若有所悟。 赵骏点点头道:“也可以称为唯物辩证法当中的认识论。” 第(2/3)页